追求合作共赢
Win win for you and me售前售中售后完整的服务体系
诚信经营质量保障价格合理服务完善1、应用场景
在核酸药物合成中,重组羧肽酶 B(rCPB)催化反应需维持 pH 6.0–8.5 的稳定范围。
控制方法:采用 SC-100A pH 自动控制加液系统,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补加酸碱(如HCl/NaOH),将反应体系 pH 波动控制在 ±0.1 单位以内。
效果:酶活性保留率提升至 95% 以上,手性产物 ee 值稳定在99%。
2、工业级案例
某生物制药企业在发酵罐中应用SC-200A Plus双泵加液系统,实时监测发酵液 pH,并结合自动控制pH,保障酶催化反应 pH 稳定性。
二、制药用水与反应体系的 pH 精准调控
制药用水质量控制
场景:氯霉素(弱酸性)与碱性药物复配时,pH 异常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毒性增强。
控制方案:使用磷酸盐缓冲液预调制药用水至 pH 5.5–7.0,并通过电导率、TOC 检测验证残留物达标,避免干扰酶活性。
酶活检测中的缓冲液优化
某实验室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时,选用 pH 5.5–9.5 的 Tris-HCl 缓冲液,并在预孵育阶段(30 分钟)验证其与酶兼容性,确保活性中心构象稳定。
三、不稳定 pH 条件下的稳定性验证
过氧化氢酶催化体系
挑战:过氧化氢在强酸性(pH<3)下易自发分解,干扰酶活性测定。
解决方案:设计 pH 5.0–9.0 的梯度缓冲液,结合注射器集气装置定量测定氧气生成量,验证酶在弱酸性环境(pH 6.0–7.0)下的最适活性。
高温协同调控案例
在靶向药物合成中,某企业采用温度-pH 联动控制策略:当反应温度升至 40℃ 时,同步调整缓冲液 pH 至7.5(原设定 7.0),抵消高温导致的酶构象偏移,活性损失率从 20% 降至 5%
四、生物反应器中的动态 pH 管理
连续补料调节法
某基因编辑酶(如 CRISPR 相关核酸酶)连续催化反应中,通过补加碳源(如葡萄糖)或氮源(如氨水),间接调控反应体系 pH,减少直接添加酸碱对酶的冲击。
总结